第六章 男性女性 两性差异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第六章 男性女性

两性差异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男女差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经过后天的培养才形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不知道争论了多久,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很有道理,却又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无论持哪一种观点,都无法从根本上将对方的观点驳倒,所以有关与生俱来和后天培养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除非出现什么新的证据将男女差异的谜题彻底揭开,否则这样的争论就还会继续下去,直到真相大白的那天为止。

从出生的那天开始,男女之间就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曾经针对出生一天的婴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同时将一张女性脸部照片和一张手机照片给婴儿看,并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以观察宝宝们更关注哪张照片。结果发现大多数男婴都比较关注手机照片,大多数女婴都比较关注女性脸部照片。

男性对机械性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女性则对发展人际关系比较感兴趣,这是男女差异在个人偏好上的表现之一,而这种差异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显现,说明男女差异极可能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黑猩猩等其他的物种上。有两位科学家曾进行了一项针对黑长尾猴的实验:他们将典型的男性玩具和典型的女性玩具及两样中性玩具放在黑长尾猴面前,观察它们对不同玩具的喜好程度。结果发现雄性黑长尾猴比较喜欢男性玩具,雌性黑长尾猴则比较喜欢女性玩具,对于中性玩具,两者的喜好程度差不多。

黑长尾猴并没有经过后天的培养,可它们仍然表现出了与人类相似的性别差异,这就说明有些差异是可以跨物种存在的,而这种差异绝不会是后天培养的。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男女先天的遗传基因是不同的,因此从孕育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女的先天差异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这种差异会不会因为后天的培养而发生改变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其尚未定性之前,最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这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决定孩子与异性的差别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都有两套标准,男孩和女孩各有一套,这就决定了男女差异的扩大化。

如果对男孩和女孩进行相反的教育,也就是教育男孩采取教育女孩的标准,而教育女孩采取教育男孩的标准,那么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长大的男孩和女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肯定的是,男孩会出现一些女性化倾向,女孩也会出现一些男性化倾向,至于有多大的倾向,现在还不好说。但不管怎么说,男孩都不会因为接受了女性化教育而变成女孩,女孩也不会因为接受了男性化教育变成男孩,男女间的性别差异或许会因为后天的培养而减小,但却绝不可能就此消失。

有些人认为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后来在上面画了什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一切早在出生以前就安排好了,无论后天做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初始的状态。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

人在出生的时候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画上了一些图画,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图画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增添新的色彩和图形,但却不能忽视原有的画面,更不可能重新再画一张。

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的结合品,而不是某一个独立因素的特有产物。

回到男女差异的问题上来,男孩和女孩本就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们可以用天性来形容这些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后天的培养不是不重要,只是不能将它的重要性夸大。

比如说如果家长从小就注意培养男孩的语言能力,多和他交谈,那么这个男孩的语言能力也可能会非常出色。如果女孩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沉默寡言,那么她的语言能力也会很差。但如果让男孩和女孩接受相同的教育,那么女孩的语言能力就要比男孩强,这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外界因素显然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