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长需要体验

正是父母的短视,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权利。

  今天,许多孩子的心理世界所以由荒原成为沙漠,就是因为他们从未或者很少有过“我能行”的体验。

  我问徐力:“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情吗?”

  徐力说:“我曾经是班上的班委,但妈妈说会影响学习,,让我辞去了班委的职务。我自己其实很乐意去做。学校附近有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走路都困难,我和几个同学轮流帮她做饭。我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可妈妈听说后,不让我去了,说这样会影响我考大学。”

  “你觉得,你妈妈有没有很需要你的时候?”我问他。

  徐力说:“在家里,妈妈不要我帮她做任何事,只让我学习。不过也有需要我的时候。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当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就让我帮着搬煤气罐。这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还有点儿用,像个男子汉……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

  在徐力17年的记忆中,只有这两件事让他感到自豪:一是帮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做饭,一是帮有病的妈妈搬煤气罐。做这些事让他有同样的感受:“我还有点儿用!我能行!”这是一个男子汉成人的开始。遗憾的是,徐母没有认识到这种感觉的可贵,而认为这样的事与“考大学”无关,阻止儿子继续去做。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从阻止孩子去帮助别人那天起,她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无情的种子,关闭了孩子走向幸福的大门。因为人在帮助弱者时,最能体验个人的价值。

  追求体现个人价值,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当我们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时,记忆深刻的不是哪次考试得了100分,而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亲自设计、参与过的活动。自己“秘密地”做的那些事情,不论是好事还是淘气的事,只要是自己想干的、爱干的、干成的,都会终身不忘?熏这就是体验。

  实践的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成功的体验要比失败的体验更加重要。因为,你不跑起来,怎么知道走是多么缓慢;你不飞起来,又怎么体会到爬行是多么辛苦!对于成人来说,如果你真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人生的第一次“我能行”的体验,而不是让他在“我不行”的心态中长大。成功的基础是自信,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能力肯定要远远超过背着“我不行”包袱长大的孩子。

  我们在帮助孩子去体验“我能行”时,有三个问题特别要引起重视。

  一、是重做“官”,还是重做事

  有一次,河南安阳市一个学生家长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当上班干部,没有评上三好生,就带人对班主任大打出手。这样个别的例子,却也反映了今日父母的另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当干部看成是成功的标志。这是大错特错的!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还有一次,我去了湖北宜昌市得胜街小学,发现他们在素质教育中做得很出色。学校提出一个口号“让我们自己来”,实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办法,把班级所有事情分给每一个学生。比如,有的同学是“玻璃保管员”,有的同学是“黑板管理员”……有个孩子自豪地对我说:“我被选为‘吸尘器’了!其实就是‘小小垃圾管理员’。”

  小岗位,让孩子们有了大责任。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主体意识,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

  有的父母阻止孩子看书看报、参加课外活动,有一个不变的理由--考大学也不考这个。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十分单一:“只要你能考高分,考上大学,我一切都可以给你!”甚至可以为此牺牲自己的工作和幸福。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无法使孩子正常成长,成长需要过程。正是父母的短视,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权利;正是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他们的心灵世界才由荒原变成了沙漠。

  三、是替孩子干,还是让孩子自己干

  有个初中女孩和当记者的妈妈一起去参加夏令营,下火车时,她把重重的行李交给妈妈提,妈妈欣然接受;到营地,妈妈出去采访,女孩到处找妈妈,说自己的药放在妈妈那里了。妈妈回来受到女儿的责怪,却一个劲儿检讨,说是自己的过错。我问这个女孩:“行李为什么不自己拿着?”女孩坦然地说:“这些事从来都是妈妈干的。”

  许多父母就是这样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干这干那,而孩子却不“领情”,天天喊着“我很烦”,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过错。今天做父母的累就累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有个男孩要去山区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临行前,妈妈问儿子是否需要帮助。儿子骄傲地说:“我会自己照顾自己。”晚上,妈妈悄悄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又发现他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很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儿子要出发了,妈妈问:“东西都带齐了吗?”

  “都带齐了,您就放心吧!”儿子自信地出了家门。

  妈妈目送儿子上路,什么都没说。

  几天后,儿子回来了。

  妈妈问:“怎么样?很开心吧?”

  儿子说:“很开心,就是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要向别人借才能出去,这两件事让我很狼狈。”

  “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儿一样呢,没想到山里会比这儿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妈妈又问。

  “我想到了,老师也告诉我们带手电筒,可是忙来忙去就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准备东西一样,这样就不会忘了。”

  失误也是一种经历。这位妈妈懂得让孩子在失误中学习,她没有包办代替,也没有横加指责,而是让孩子去承受由于自己的粗心和考虑不周带来的麻烦。于是孩子获得了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体验。这种体验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也是大人代替不了的。我们可以代替孩子干这干那,但代替不了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