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童心童趣还给孩子--写给爸爸妈妈

我时常从被大人视为“好学生”的孩子的脸上,感觉到一种冷漠和成人的忧虑。这是为什么呢?

  一篇题为《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隶》的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们的聪明远离了小溪中的鱼虾,远离了草丛中的蝈蝈、蚂蚁,他们不知道自然是美丽的,他们不知道生活中暴风雨与阳光同行,他们的举止成了缺少个性和孩子活泼、纯真的、同一的刻板的模型。”

  许多父母不惜重金买钢琴,请来家庭教师,逼着孩子去学。却不知道,这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我在接听“知心电话”时,上海的一个男孩神秘地对我说:“知心姐姐,你猜我最恨什么?”

  我好奇地问:“你最恨什么?”

  “最恨我们家那架讨厌的钢琴了。为了弹钢琴,我挨过妈妈许多次骂,也挨过爸爸不少次打。可我根本不爱弹钢琴,每次坐在钢琴前,就像坐电椅一样难受。我喜欢踢足球!可我爸爸妈妈说踢足球没出息,,影响考大学,硬把我心爱的足球从阳台上扔了下去,我找了一天也没找回来。”

  为什么父母花几千元钱买来的钢琴,竟成了孩子最恨的东西呢?为什么丢掉一个在大人眼里不值几个钱的足球,竟让孩子如此伤心呢?

  因为这些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爱孩子,他们拼命地去为孩子构筑一切,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无情地把他们和大自然分开,无情地剥夺了他们自己选择喜爱事物的权利。

  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孩子,但做父母的首先应该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爱好的个体。我们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和童年的乐趣,不能以大人的认识和感觉为标准限定孩子。“应该让孩子去玩泥巴,去趟小溪,去踢足球,去趴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看蚂蚁搬家,和小伙伴一起磕磕碰碰,甚至擦破块皮,四处发现‘新大陆’。”孩子的行为可以引导,但童趣、童真不能被剥夺,童心不能被践踏。

  我真想大声呼吁,大人们,把孩子放回大自然吧,让他们在春天嫩绿的草地上,小河边快快乐乐地尽情玩耍,尽情享受春天,体验春天,融入春光,找回失去的童趣吧!

  只有感受春天的可爱,才会更爱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