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无限可能
青春期的无限可能
这一回借着李奶妈这个人物串出了宝玉的一些生活,也串出宝玉跟外面世界的关系,包括父亲门下的清客、账房里的人这种虚伪的应酬,跟他真正最贴心的人,像黛玉、晴雯这种关系,其实是两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可是这两个世界的冲突不是很大。而在宝玉的生命里,这两个世界的冲突是很大的。在外面他必须扮演一个大人的角色,写书法给别人,讲话大咧咧地,当他忽然被薛姨妈搂在怀里,又变成了小孩子。半大不小,恐怕是看《红楼梦》最重要的一个角度,你不从这个角度看,就很难理解这部小说好在哪里。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容易忘掉青春期?好像它是人不堪回首的一段,里面充满了尴尬、可笑、不可告人的秘密。古今中外文学描写青春期的都不多。即使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要比青春期晚一点。我要讲的青春期,就是十二三岁,刚刚发育,对自己还摸不定的那个状态,大概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一这个时期。那个年纪的暧昧性、半大不小的状况、对生命的朦胧与模糊是最奇特的。那个年龄中对生命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到底从哪里来,将来要往哪里去。
我不觉得那个年龄是恋爱的年龄,那个年龄是跟自己在对话,因为他对自己还认识不清楚。宝玉见到秦钟以后,忽然好爱秦钟,此时他对自己的性别都还不清楚。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会学爸爸躲在厕所里抽烟,会学妈妈对着镜子涂口红。青春期本身还没有定性,等到他谈恋爱的时候才已经定性了。在谈恋爱之前,他的性别根本还没有定。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立刻就知道青春期是这个小说的重点。过去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讨论,有很多误差,一直没有抓到青春期这个重点——就是青春期生理变化以后,小孩子的那种心理状态。比如像黛玉,一个十三岁女孩子那种小心眼斗气,再大一点也不会有。如果我们对青春期多一点了解,你会发现在整个生命里,青春期是一段非常可贵的回忆,因为它处在无限的可能当中。我们后来认定生命只有一个定性,只有一条路走的时候,相对于青春期无限可能的那个摸索,是一个限制,是从无限变成有限。我们害怕青春期的原因是因为青春期提供的可能性太多样,觉得要赶快丢掉那种茫然与暧昧,赶快决定生命要往哪里走,希望有一条路可以追寻。可是正因为如此,大人的世界比青春期的世界要单调得多。
宝玉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快乐,看到什么事情都很兴奋,这绝对就是青春期。我觉得这个部分是《红楼梦》里最可贵的,它能在我们生命已经被压缩成一个模型之后,帮我们回想还没有被压成模子时的状态。
做了老师以后,《红楼梦》中这些十几岁的小孩子提醒我,我跟讲台下的学生关系不应该如此僵化。也许我有时应该转换成学生,让学生坐在台上,我去听他们讲话,这就是转换。如果你是一个父母或长辈,今天碰到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跟你讲话,千万不要马上说你不要这样胡思乱想,你要有耐心先听他讲。我觉得这是青春期文学存在的最大意义。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遗忘自己曾经走过的困境,这个困境是弥足珍贵的,尤其在教育上面。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给成长中的孩子一个你不要东想西想的答案,而是告诉他我曾经有过跟你一样的感受。在教育里如何去把青春期的那部分记忆找回来,恐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dutxt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