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儿做错事抱恨而去

坠儿做错事抱恨而去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宋嬷嬷也觉得这个事情这样处理有点太粗暴了。晴雯就很生气,她说:“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叫他家的人来领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是去,晚也是去,带了去早清静一日。”麝月也觉得已经闹成这个样子了,干脆就早点带走吧。

宋嬷嬷听了,只得去叫了她母亲来,打点她的东西。又来看晴雯等人。坠儿妈妈当然要给女儿求情,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晴雯道:“你这话,只等宝玉来问他,与我们无干。”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意思是说宝玉才不会随便不要坠儿,都是你们在后面挑拨的。

有没有发现晴雯的倒霉之处在于别人不怪宝玉,只怪她,所以她在这里又背了一个黑锅。你看坠儿的妈妈说:“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刚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坠儿的妈妈也有点生气了,说你们跟宝玉的关系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竟然直接喊少爷的名字。晴雯听了以后脸就急红了。的确,一个未嫁的姑娘直接叫少爷的名字,是很不礼貌的事。她说:“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我出去。”她一开口就是对立的情绪,麝月赶快说:“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吧,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理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理?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宝玉房里的这些大丫头,在贾府是有一定身份的,一般人是不敢跟她们随便吵的。她说:“便是叫名字,从小直叫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不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的挑粪的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日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因为总叫少爷显得太娇贵了,所以有的大户人家还刻意把小孩子的名字让大家叫,觉得这样才会好养活一些。

有没有发现麝月的反应跟晴雯非常不同。晴雯是根本懒得解释的,特别容易形成对立,制造矛盾;可麝月却耐心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叫他的名字。方法不一样,两个人的结局也不一样。麝月还解释说:“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去,难道也称‘爷’?”就是我们常常要把宝玉的事情报告给贾母跟王夫人知道,在他的母亲跟祖母面前也叫宝二爷,这是很不礼貌的。“那一日不把宝玉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来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意思是说这个本来就是规矩,“嫂子原也不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面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就开始在讲等级了,有的用人是一辈子都见不到贾母的。

“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子,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的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就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意思是说你赶快走吧,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你该来的。

坠儿的妈妈当然无言以对,也不敢久站,赌气带了坠儿就走。宋嬷嬷忙道:“怪道你这嫂子不知规矩,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磕个头。没有别的谢礼罢了——便有谢礼,他们也不稀罕——不过磕个头,尽个心。怎么说走就走?”这是宋嬷嬷在教训她了,这些大姐姐们带了她这么长时间,走的时候至少也要磕个头。这点我们今天很难理解,你炒我的鱿鱼,我不骂你就不错了,干吗还给你磕头?可这就是过去的规矩,是你自己犯了错,如果有教养的话,还是得说一声谢谢。坠儿很懂事,听了就翻身进来给麝月、晴雯磕了两个头。然后又找秋纹等,她们也不睬她。那个媳妇“唉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