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原文及详细翻译

雪梅

南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首先看这首诗的作者,他的本名是卢钺,字威仲,号梅坡。

古人的姓名字号是很有讲究的。“名”是父母给的,“姓”当然是父亲给的,“字”是成人的时候,长辈(通常也是父亲)给起的。“字”与“名”之间经常有一些关联,比如杜甫,字子美,“甫”就有美的意思。至于“号”呢,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外号。古人起外号,一般都比较雅致。卢钺号“梅坡”,就是长满了梅花的山坡,很优美,很清雅。他是南宋末年人,官当得还挺大,经常住在苏州。江南很多地方的梅花,他也是赏过很多。

既然说到梅花,我们得介绍一点儿关于赏花的文化知识。

唐朝人最爱牡丹。李白给杨贵妃写过一首诗,用牡丹花去夸她,说“云想衣裳花想容”,云都羡慕她的衣裳,花想的都是她的容颜。牡丹的花朵很大,杨贵妃的脸盘也大。唐人觉得,杨贵妃那样的胖美人才是美女,牡丹那样的胖花朵才是最美的花。唐人以胖为美。

宋朝人也喜欢牡丹,但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北宋开始,有一种花朵,不声不响地逐渐占满了文人的心。林逋、苏轼、秦观都很喜欢梅花。尤其到了南宋,很多诗人、词人、文人给自己起“号”,都跟梅有关系。比方说有人自号“梅亭”,小亭子;有的是“梅峰”,小山峰;“梅津”,津是渡口、码头;“梅溪”,溪水边有梅花;“梅坞”,庭院围栏里都是梅花;“梅谷”,住在满是梅花的山谷里面去了;“梅崖”,山崖上有梅花;“梅村”,一村子都是梅花。南宋人太喜欢梅花了,所以给自己起外号,总爱带个“梅”字。

卢梅坡到底更爱雪,还是更爱梅?

这么多宋朝人都爱梅,卢梅坡也不例外,号“梅坡”。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梅坡是如何写梅花的。

第一句“梅雪争春未肯降”,开篇就是拟人。梅和雪就像两个人一样,在“争春”。雪是春雪,梅是报春之梅。毛主席有一首咏梅花的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就是写的报春之梅。这时候的梅花,与春雪在那争执,你不降我,我也不降你,相互不服输,就叫“未肯降”。

它们在争什么呢?就是比谁美。谁来给它们做裁判呢?当然是写梅、写雪的文人墨客了,所以说“骚人阁笔费评章”,“骚人”就是文人墨客。伟大的诗人屈原写过一篇作品叫作《离骚》,后来文人、诗人都被称作“骚人”。所谓“风骚”,“风”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是《楚辞》里的《离骚》。“阁笔”,就是搁笔,把笔放下了。“评章”,就是评论。“费评章”,说明评论很难,评不出来,所以才会搁笔不写了。但是,他如果真搁笔了,我们就看不到这首诗了!

于是他又拿起了笔,又写了两句,这两句就有名了,叫“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跟雪相比呀,没有雪那么白,所以要少它三分白;雪呢,跟梅相比,也有个地方不如梅,因为梅是香的,雪没有香味。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安石的《梅花》?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看着白花花一片,知道不是雪,因为有暗香袭来,梅是香的。在王安石看来,估计梅花远胜过白雪吧!

那么,卢梅坡觉得到底是梅花美还是春雪美呢?“三分白”,意思是欠一点儿,只是稍微逊色一点儿。但是“一段香”,雪却是完全没有的。我们从这个比评之中可以揣测,诗人最终还是偏向梅花的。

不过,从字面来看,春雪和春梅是平分秋色的,各有各的美。所以,这首诗最后到底是想讲一个道理,还是想说自己的一个结论呢?其实都有合理性。如果说是在讲道理,意思就是,梅和雪各有优长,你有你的香,我有我的白,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如果说这首诗最后是想提出一个结论,那我们只能认为,他应该觉得梅花更美一些。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朝梁·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自古以来,咏梅、咏雪的诗确实太多了。比如较早的咏梅诗,是南朝何逊写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写的是霜雪之中的早梅在路边开放。

咏雪诗也非常多。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东晋有位才女叫谢道韫。别人说,我来咏个雪吧,打个比方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就像撒了一把盐到空中一样。这个比喻我们现在想想,好不好?谁下雪跟撒盐似的?那是小冰雹呀!

真正的雪是什么样子?才女谢道韫就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春天柳絮飘起来的时候,纷纷扬扬的样子,更像是雪。她用春天的景色比喻冬天的雪,会让人感到新奇和温暖。所以这句“柳絮因风起”,就成了咏雪名句。后来人们要夸赞才女,也会说她有“咏絮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