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原文及详细翻译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是巴渝地区的民歌。巴渝就是现在的重庆一带。刘禹锡这首诗就作于今天重庆市东部的奉节县。当时奉节叫夔州,刘禹锡在这里当刺史。

根据民歌来填写新词,需要契合歌曲本身的音乐风格。“竹枝”曲调悠扬,含思宛转,经常是载歌载舞地表演。与其相配合的“竹枝词”,也应该写得轻松、愉悦、优美。刘禹锡写了很多首《竹枝词》,基本都是歌颂爱情、风光、风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很享受。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很多民歌都喜欢用叠词,比如“青青”“绿绿”之类。使用叠词,容易对应曲子的音节,同时也是一种复沓、强调,说明杨柳是左青右青、上青下青、南青北青,总之就是一派青色。在这样的春色中,有“江水平”的风景。注意这个“平”字,意思是涨水,水满上来了、涨起来了。唐代诗人王湾写过一首名作《次北固山下》,里面的名句就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平”和“阔”是相呼应的,意思都是江水涨起来了。还有一个例子是张若虚名作《春江花月夜》,里面有“春江潮水连海平”,“平”也是同样的意思。

第二句接的是“闻郎江上唱歌声”。在杨柳垂岸、春水上涨这样一个生机洋溢的环境中,飘来了一段清脆嘹亮的歌声。是谁在唱呢?是“郎”,是小伙子。小伙子在江上,或许是在小舟上。他唱歌的声音有可能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情感,甚至不知道他是唱给谁听的。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暧昧,那么变幻莫测。小姑娘心里就想了,这么动人的歌声,是不是来自我的情郎呢?诗人是如何写这个心理的呢?刘禹锡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渲染、暗示。所以下面要写的两句,看上去是在写景,实际是在写心理。

第三句“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个情景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只有在夏天暴雨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我们不一定把这句看成实写,不是说在此时此刻,一定是东边有日出、西边有雨。它可能就是顺手写下的一个谜语、一个歇后语。我们现在还常说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前半句是谜面,后半句是谜底。谜底揭晓很快,紧跟在谜面之后,所以叫歇后语。“东边日出西边雨”与“道是无晴却有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谜面与谜底的关系。

小姑娘说“东边日出”,这是谜面。谜底是什么?是“有晴”。东边有太阳出来了,就是有晴天。“西边雨”的谜底呢?就是没有晴天,“无晴”。我们读到这一步,其实谜底还没有彻底被揭晓。晴天这个“晴”,与爱情的“情”读音相同。古人常用一个字暗示同音的另一字的意思,玩一种声音游戏,叫“谐音”。一个字既有本来的意思,又照顾到了另一个同音字的意思,那么等于同时含有两层意思,就叫“双关”。

“有晴”,既表示有阳光,还表示有爱情;“无晴”,既表示无阳光、有雨,还表示无爱情。所以,“道是无晴却有晴”表面上是接着上一句的风景往下说,意思是:这鬼天气呀,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到底算晴天呢,还是不算晴天呢?其实,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刚才听到的小伙子的歌声中,好像是无情的,又好像是有情的;他好像不喜欢我,又好像还是很爱我的。多么甜蜜,多么忐忑,又多么美好!所以我说,这两句貌似写风景,其实是在写心理。

恋人的心思你别猜,猜也猜不出来!

谐音双关的手法,在很多日常生活的语言中也有运用,往往是一种文字游戏。比如古人说:“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这个谐音很有意思,说你难受、不想说话的时候,嘴里像含了石碑一样。我们想一想,别说口里含一块碑,就是含一个手机都费劲,确实是说不出话来。“碑”字是谐音双关,既表示“石碑”的“碑”,也表示“悲欢离合”的“悲”。

“含碑”的例子,属于文字游戏,有点滑稽。古往今来很多民歌、诗歌,也喜欢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但它们就不只是文字游戏,而且希望写出更丰富的美感来。比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里,有“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谐音着爱怜的“怜”,“莲子”就是喜欢你。诗人将美好的爱情托付给一幅清丽的采莲画面,既有趣味,又有深情。同样道理,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借助天气的阴晴不定,来描写爱情的复杂性和波动性,这也是更高级、更巧妙的谐音双关。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里面的风俗和心理,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些当代民歌来看,或许能领会得更亲切一些。比如一部老电影《刘三姐》里面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大家看,“这边唱”与“那边和”是一种风俗习惯。我们不妨想一想,“闻郎江上唱歌声”后,这位小姑娘肯定也想回应一下啊。她心想,那边唱了,我要不要和呢?就在这个瞬间,她的心里产生了犹豫,因为她根本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对她有意思。于是产生了“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心理活动。

刘禹锡写了很多《竹枝词》,我们再来看一首吧:“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与上面那首不同,这是一首描写失恋少女的作品。前两句先写风景,说山上到处盛开着山桃花,山下的江水则是拍山而流。小姑娘看着这样美丽的风景,心里却一点儿都不开心。她说,满山的红桃花很容易衰败,就像你的情意一样;江水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我的愁苦一样。你抛弃我,我好惨啊!大家仔细看,前两句写花、写水,后两句则就着花写“郎意”,就着水写“侬愁”,对应非常清晰。

其实,刘禹锡写花、写水都是在“兴”。“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简单来说就是先描写景物,然后再抒情,用景物来引发情感。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试一试。当你想说自己好难受的时候,可以先不说具体感觉,也不说为什么难受,就写一写外面的雨,或者残花、落叶,然后引申出你内心的情感。很多诗歌、民歌都喜欢使用“兴”,铺垫足了再抒情,更有味道,更能感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