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正的恋爱高手都是不怎么写情书的,写情书的往往都是搞不定的

七夕前,瓢虫君感慨道:“从前没有情人节,却有很多情诗。”
对这句话,我感触颇深。随即就想到了我自己在春节前写的一段话:“手机短信和QQ、微信这些更先进的交流方式取代了‘落后的’书信,于是,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收到纸质情书时的幸福感觉;尿不湿这种方便的玩意儿取代了尿布,于是我们再也体会不到亲手为孩子洗尿布多么幸福;有钱了,我们懒得自己做饭了,连年夜饭也去酒店吃,饭菜的档次是越来越高了,却越来越没味道了。”
是的,在一个聊天工具便捷化的时代,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在变得高效的同时,也呈现出“碎片化”及“快餐化”的特点。我们都习惯了用短信、QQ、微信等,可一提到情书,就有人会说:“哎呀,我不会写啊。”我倒觉得,在所有的写作中,情书是最简单、最不需要技巧、最不需要文学功底的,你只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去就行了,哪怕那种念头是幼稚的、可笑的。写情书的过程还可以让人自我陶醉,多美妙啊!情书写得不够精彩,那不是水平问题,而是你对TA的感情本身就不够精彩。在写情书的时候,只要足够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流的作家(我现在再翻开初中时写的早恋日记,还常常对当年的自己崇拜不已)。
2003年9月至2004年年初,那几个月,我给同一个人写了好多情书。此后的七八年里,跟女生的交流都是短信什么的,再也没有怎么写过情书。
时间上距今最近的一封情书是在2011年年底写的。这次写情书的时候,我无奈地感慨道:“只有要写情书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意识到从小练就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只有在做不了合格的护花使者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从小便练就一副好身手是多么重要;只有在孩子撒娇让你给他/她讲个故事而你却讲不出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博览群书是多么重要;只有当晚辈们让你讲讲你的人生阅历时,你才会发现年轻时为了追求稳定安逸而选择的一辈子在同一个地方吃同一碗饭,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是多么可怕!”我知道自己水平太差,如果直接一次性写在信纸上的话,会把纸面弄得乱七八糟,所以会事先在电脑上打个草稿,然后再誊写到信纸上,亲手编写一丝一缕、一句一声;最终寄出去的情书,一定得是手写的。
此外,我寄情书的时候,一定是选择最慢的中国邮政,并且还是最慢的平信,而不是快递——情书,不需要效率;漫长的等待过程,那不是煎熬,而是愉悦;等待的过程越漫长,则收到情书(或确知对方已经收到)之后的愉悦感也越强烈(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延迟满足”,可以用来概括这种感受)。还有,在寄出去的时候,我从来都不寄挂号信。固然,不挂号的信不安全,可能丢失,但为信件可能丢失而担忧的那种焦虑不安、那种牵肠挂肚,也未尝不是一种很愉悦的感觉。
曾经有人问我:“你写过情书没有?怎样写情书?”我说:“自初二时就开始写了;不过,真正的恋爱高手都是不怎么写情书的,情书写得很精彩的大多数都是搞不定的——钱锺书、王小波、常远和陈纯老师这样的才子文人或许是例外。”当然,在内心里,我认为,情书的主要价值在于自我陶醉,而不只是一项“恋爱的工具”。这一点,我在上次写情书的时候体会得尤其深刻:当我给这个姑娘写情书时,搜肠刮肚地列举她的种种优点,幻想着和她在一起的未来会有多么幸福,结果是,情书写完之后,我发现我比以前更爱她了。在积极心理学上,这个叫作“行为影响态度”。有了这个“惊人的发现”之后,我极尽谄媚之能事,在情书中写了这么一段:
“平常,但凡听见其他人在电话里对恋人讲甜言蜜语,我都在内心鄙视他们——取笑他们讲的话不但肉麻,而且恶心;更要命的是,我觉得他们的那些甜言蜜语缺少技术含量。那么不上档次的甜言蜜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终于开始理解和宽容他们了——因为,我发现我说的那些哄你开心的话,比他们讲的更肉麻、更恶心、更缺乏技术含量;更要命的是,我重复的次数却比他们多得多!或许,由于我这可怜的水平无法满足你那挑剔刁蛮的高雅口味,无法达到让你开心的效果;但是,那些肉麻话,每重复一次,我的幸福指数都会大幅度飙升!总之,我觉得,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给你写信啦。有了这个切身体会之后,我准备向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场‘情书大奖赛’——此举必将极大地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同时,种种社会矛盾自然得到缓解!”
斯人已让我从她的视野中消失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同时,我也感谢她的拒绝——被拒绝,这就让我在认识另一个更可爱的姑娘,也就是你时没有心理负担了。目前,比较郁闷的是,我已经“苏郎才尽”,写不出精彩的情书了。情书,我肯定是会给你写的,或迟或早;可是,倘若还没有把握让新情书的质量超过之前写的,那我肯定是不会写的。
在这方面,我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把去年写给昔日单恋对象的情书拿给你看一下——一则是让你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的爱情观;二则是,你若看过了,我就有了压力,在以后再给你写情书的时候也就能够有动力写得更好。但琢磨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敢冒这个险。“不敢冒险”,什么意思呢?人对不同对象的感情,总会有某些共通之处,更何况爱情观是比较稳定的东西,相隔九个月之后的情书,纵使文字本身能够与之前的“旧作”截然不同,可个别一两个观点的雷同则是难免的;如果我对你说的某句甜言蜜语的意思与跟她说的某句很接近,这只是情感的共通,而不是我要把当年对她的感情复制到你身上,更不是搪塞你。我知道你能够理解我,可我还是怕你有所误解,也怕你在将来无理取闹的时候拿它来挟持我,故而就不敢给你看了。
此外,我在第二段的那句“情书写得不够精彩,那不是水平问题,而是你对TA的感情本身就不够精彩”,等于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枷锁和镣铐。如果你先看了我写给她的,然后再收到我写给你的,你对比了一下,觉得我写给你的情书质量比不上“旧作”,那我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这个想起来着实蛮吓人的。这就是我一方面希望能从你这边得到“更上层楼”的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却又逃避这压力和动力的另一个原因。
关于目前写不出情书这个问题,也许还可以这样解释:平日里的交流“太频繁”了,以至于很多本来应该留在情书里集中表达的东西,都让我们提前透支了——以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的方式透支了,再写情书的话,难免重复,可能只是旧言辞的堆积,没意思。我去年的情书之所以写得好,一个原因就是平时交流少,写情书的时候才调动起了所有的想象力。而现在则完全相反——这次,“麻烦”的是,平时交流太多,把情书的内容提前透支了。
大体上讲,我的体验是:与两情相悦或“相互暗恋”相比,单相思更能催生出好的情书;与天天腻在一起的情形相比,距离和没有机会对话的相思之苦更能催生出精彩的情书。圆满的感情与精彩的情书,二者难以兼得;真是悲了个剧了,哥真是无奈得想哭。既然我没本事将圆满的感情与精彩的情书兼顾起来,那么,最理想的状况也许是:先经历一个漫长的、距离遥远的单相思,备受“相思之苦的折磨”,等到写出好的情书之后,再在感情方面如愿以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备忘录
“我突然想到,结婚前应该先做完这两件事情:说完所有批判婚姻制度的刻薄话,写完所有我想写的爱情赞美诗和情书。之所以说要在婚前做完,是因为这两件事情在婚后做起来风险都很大,会伤害到不该伤害的人,弄不好得吃不了兜着走。可是,这两件事情我做得完吗?估计一辈子都做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