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善于把握机遇的习惯决定成功(3)

第9章 善于把握机遇的习惯决定成功(3)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总要等待机会,那是极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那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有人认为,机会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旦有了机会,便能稳操胜券,走向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是有了机会,也需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到处有着大批失业的人群,好像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却同时有许多空缺的职位保留着。在每种职业的门口,都有"诚聘员工"的广告。当然,企业界所招聘的是那些受过更好训练的男子和女子,是那些更为出色的经理和领袖,企业界要求人格更完善的人才。

人们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业,看得过于高远。其实最伟大的事业,只要从最简单的工作人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如果你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离学校非常遥远,既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更缺乏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简陋不堪的学校里去上课;为了自己的进修,要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几册书籍,而晚上又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处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竟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

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采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怎会进了白宫,怎会成了美国总统y而同一时代那些生长在有图书馆和学校的环境中的孩子,其成就反不如茅舍里的苦孩子,这又如何解释呢?再看那些出于贫民窟的孩子们,有的不是做了议员吗?有的不是做了大银行家、大金融家、大商人了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

因此,"我没有机会",这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是有了机会,也需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抓住机遇,改变自己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机会改变自己,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多数人都是与机会擦肩而过,留下终身的遗憾。美国有句谚语:"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机会的确有时候会自动降临,但绝大部分都需要自己去把握。担任从事多样化经营,旗下拥有数个子公司的美国主要建设公司副经理,现年32岁的路易斯·m·休特,他对把握机会的诠释为"替自己的才华安装聚光灯"。

他认为,人应该在让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并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众人之中突显出来。路易斯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但许多人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就这样浮浮沉沉地过了一生,令人为之惋惜!"

而他则绝不甘心被人忽视。于是,一开始他便将自己安排在容易把握机会的地方。休特为能达成自己的人生计划,首先在学校里主修法律,一方面他认为以此为业既安全又可靠,另一方面他认为作为一名法学家可以有许多机会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之下,他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他的所学并没有白费,毕业之后,他便马上进入塔拉哈希市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

关于实务方面,他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没有多久时间,他便得到青年商会、在乡军人组织等团体的认同。

如此热情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使他获得了第一次发展机会。他在事务所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被塔拉哈希市的人们公认为是最有才华的年轻法学家,因此他在24岁就被任命为该市的法院推事。直至今日,在佛罗里达州,他仍然是年纪最轻的法律推事纪录保持人。

这项职位,使他在当地的声望愈来愈高,州政府对他也颇为器重。三年后,当他被任命为佛罗里达州饮料局长时,他的第二次发展机会亦翩然降临。此时的他已成为全州人们所瞩目的对象,但他并不以此满足,他知道自己仍然有发展的机会,并深信在周围的人群当中会有人带领他走向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果然不出其所料,在注意他的人群里,美国最成功的年轻实业家之一路易斯·m·沃弗逊也在其中。充满雄心的这两个人志同道合,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三个月后,休特非常自信地告诉沃弗逊说:"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天,我将成为你们那个团体中的一员。"沃弗逊更想像不到的是,那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临。三年后,在休特30岁那年,他被沃弗逊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这个旁人求之不得的天大机会,就是休特六年来不断展示自己才华的结果。

机会到处都存在,但是,它只偏爱有准备的人。能不能抓住机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长远的目光。看得远,才能发现机会。鼠目寸光,就是机会在眼前也看不见。

其次,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一个宏伟的目标,有了目标就能够集中精力持之以恒,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这样就可能找到机会。

再次,要有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实践精神。很多人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就会坐失良机。在机会面前关键是要采取行动,立即行动,机会就成为现实,就会改变你自己的状况;不行动,就永远也不会有机会。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既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目标的良好机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是幸福的,切不可放过一切美好的机遇。

机遇主要指良好的、有利的机会。人们常说的"千载唯逢"、"天赐良机"就是指机遇。像在野外拾到了金刚石、采药发现了大人参、知识分子赶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等,都是机遇。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相对来说,主观条件更为重要。

例如在黑、吉、辽东北三省,饭桌上最时髦的饮料,既不是可乐、粒粒橙,也不是椰汁、红果茶,而是标明广东制造的矿泉水。但是据地质矿产部的专家透露,全国最优质的矿泉水资源在东北而不是广东。论开发矿泉水的客观条件,自然是东三省得天独厚;而论主观条件头脑的精明,则广东人自然略胜一筹。所以,颇有头脑的广东人把握住了机会。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博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在实验时,从手骨图像中,发现了x射线;耐克鞋受人喜爱,一部分归功于采用了"华夫糕式"鞋底,使鞋子变得轻巧美观。这项设计上的革新是的夫曼设计的,他说:"那天我看见妻子的蛋奶烘饼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华夫糕模样。"…………这些人平时都既有知识的积累,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否则,也会像李比希错过发现新元素溴一样,抱憾终生。

从客观条件讲,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作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涌现出了大批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改革家,而在"十年动乱"中,就没有这样的机遇。又如只有计算机高度发展和普及的现代社会,才使得大批优秀软件开发商大有用武之地。

再如,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欲霸天下者无不求贤若渴。诸葛亮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需要,才赢得了时代给他的大好机遇。这些都说明了客观条件对机遇的重要性。

可见,机遇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偶然的,但是,按照他所设计的航线,必然到达美洲,而不能到达印度和中国。

不要让良机擦肩而过

即使是碰上好运气,让你遇到了意外情况,可是由于司空见惯,或者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感,或者粗心大意,或者虽然注意到特殊现象,但不打算进行进一步研究等等,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发现、发明的机会。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住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坐失良机。

一百多年前,有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德国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除了帆布,其它货物都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深刻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他几乎立刻就和一位挖金的矿工迎面而遇,此人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带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莱维的头脑不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这正表明了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国外的一些企业,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热衷于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引起媒介的关注。企业善于借这类事件的影响,借新闻记者的口和笔名扬四方,扩大产品销量。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产品一度滞销,公司为此十分担忧。

正在这时,一群鸽子飞进了公司总部大楼的一间空房子里。公司有关人员顿生灵感,下令关闭门窗,不让一羽飞去。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前来救援,并电告各新闻机构。果然新闻界被惊动了。电视台、电台、报社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从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受到保护为止,前后共花了3天时间。

3天之中,新闻媒介作了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报道。其结果,该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所经营的碳化钙也转而畅销起来。

试想,如果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头脑不灵活的话,怎么能利用这飞来的大好机会?只能看着鸽子和机遇悄悄地飞来,又默默地飞走。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因此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奇之奇。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水也会洒出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求得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倾斜法,他因此获得了意外惊喜。

富尔顿十岁时,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划船钓鱼。富尔顿坐在船舷上,他的两只脚不在意地在水里来回踢着。不知什么时候,船缆松了扣,小船漂走了。富尔顿没有忽视这种生活中的小事,他发现自己的两只脚起了船浆的作用。富尔顿长大以后,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轮船。

可见,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随机应变,抓住机遇

解放前驰名中外的冠生园是冼冠生于1915年在上海创立的。它以生产经营糖果糕点、罐头食品为主。由于冼冠生经营有方,冠生园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1936年,其产值已跃居我国食品工业的首位。但在上海的沦陷时,冼冠生的事业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灰心。经过审时度势、慎重考虑,他决定把业务重心迁往内地重庆:一是因为重庆是西南的交通枢纽,二是因为它是西南的经济中心,三是因为作为临时首都,人口密集。果然,到重庆后,他的生意十分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