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对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

自序
对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

十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历史系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历史学家的技艺》,作者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这本小册子,比起他的大部头史著,确实只是如其本人所言,仅是“一个技工的笔记本”。但正是这样一本小册子,却成了一代代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启蒙书。

如今,我仍能记得马克·布洛赫在书中对历史美感的推崇。他说,历史“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他一再强调,“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这种认识,跟中国最古老的史学传统有着惊人的一致。只可惜,我们现在很多历史著作,把这个传统弄丢了,写出来的东西枯燥难读,毫无美感和诗意可言,不知吓跑了多少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

物极必反。近几年,新的传播媒介兴起后,历史迅速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它的意义被反复消解,真实性被弃置不顾,为了一句“通俗好玩”,让各种戏说、伪史随着猎奇的大众心理,泛滥成灾。而这无疑又成了历史学的另一种厄运。

任何时候,真实都是历史的本质。尽管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达历史的真实,尤需辨析,但不能把真实当成历史的一件外衣,想脱就脱。历史情境的构建与历史人性的洞察,都需要出之以史料、史实和史识。这是一个学会独立思考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史观。幸运的是,我在毕业后做了将近十年的记者,在这个以真实性为生命线的职业里,摸爬滚打,隐约发现了从现实(新闻)通往历史的一条幽暗通道。

我们创办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正是理解了现实(新闻)与历史共通共融之后的一种创作实践。我们要求自己,写出来的文字一定要有史实与史料打底,一定要有现实的观照,一定要好看、耐看。两年来,我们坚持以新闻深度报道的规范和方式来指引我们的历史写作,虽不能说获得了多大的成功,但多多少少赢得了一些好评。

“最爱历史”的第一本书自去年10月面世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一路加印了十几次。你现在看到的,则是“最爱历史”的第二本书,为了保持出版的连贯性,遂沿用第一本书的书名。想必各位应该知道,不是我们想偷懒。

本书的作者最爱君,系“最爱历史”三人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分别是郑焕坚、吴润凯和陈恩发。郑焕坚和吴润凯都是《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同时是本书的主创作者。另外,陈恩发也是本书的主笔之一。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的历史应该始终抱有温情与敬意。我们一直奉此为圭臬,也希望用本书的文字唤醒你深埋心底的历史的温度。

是为序。

最爱君
2019年5月8日,记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