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乔峰不死

倘若乔峰不死

自一杀会不会传染?

从数字上看,找不到证据,自一杀数字上升,有太多因素,人性本贪生怕死,该不会看见别人因为跟自身处境相同而死,便拿自己的一性一命去效仿。可以生的话,不会死,太平天下中自一杀,问题不在外缘,而在内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最近两宗自一杀案,令人感叹《狮子山下》~的精神似乎已随歌者与填词者而逝。

一向对《狮子山下》所代表的观念有保留,若干、上进、挣钱,潜移默化成为港人不懂退的一元人生观,但肯挨,总比轻易放弃好。励志歌其实不该是只会唱好的精神鸦片,现实的因缘,并非你肯挨便保证有锦绣前程,更高的励志歌,该让人看懂能进能退,为锦绣与成就立下不止于衣食住行水平的定义

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失败,得学懂接受,当下,再来,或改变人生观,转移追求目标。

死者为大,本不宜置一辞,但三母子为失业欠债而烧炭,为什么不申请综合援助救济金?孝敬母亲,不出国而去海洋公园观鱼,是否能体会身无一物的鱼儿,天生天养的道理?不能支持第一城七千元租金,长期失业,未能等及公屋,总可以暂时搬到分租的板间房,议员在此事上又怪到政一府头上,对收数手法管制不严,正如三母女遗书怪追数公司害死他们。

但欠下的百万之数,高于贫穷线的必需消费,刷卡是要还的,情与义不可能在放债人牌照号码上找到。议员要政一府膨一胀到什么程度,换来的选票也不足以治好人民对生命的珍惜。贫确然难挨,安贫乐道的情一操一至少要有道路可以让人脱贫。

但如果以为所谓成功不用挨,却又误会了乌托邦与幸福是必然的,那就是愚痴。另一名会计因得不到多年老板的信任,因为遭误会而以死明志,换来清白,以及其丈夫一生的伤口。如果死者能在死线上听到一首让人破执的歌,回头看,可能有机会明白,人不是受这样的冤枉就是被别人误会,既自信清白,便足够了,毁誉于我们的洁净何有哉?人言可畏,清者不一定自清,读无关痛痒。

受了多年儒家的观念影响,是时候读老庄了。死让自身轻于鸿毛,在没有烟硝的福地,没可能重于泰山。

即使是乔峰,也没有非死不可的理由。当初在汉辽两难中自一杀,以为可以保住和平,可以免辽人犯宋,倘若乔峰在金庸笔下有知,发现宋之亡,亡于内部,而非辽兵,不晓得有否后悔。最讽刺的是宋亡以前,金先把辽灭了,蒙古再吞金灭宋。正如很多为失恋而痛不欲生的人,多年后得遇前度,我想,都会惊觉自己当年何以为此人痴得左右脑失调。

往事纵不如烟,但时间会把当年的大事缩小,变成哭笑不得的小插曲。不想说蝼蚁尚且偷生了,不如直接残忍地说:"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可能比较科学而务实。

~《狮子山下》,罗文演唱,黄填词,是传唱全港的励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