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原文翻译】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苏轼眼中的大自然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观感和结论。科恩的歌词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从完整性的角度看,裂痕自是一道醒目的疤,但换一个角度,又何尝不是光明的入口呢?横看成岭,侧看为峰。贬谪是放逐,也可以是奇游,就看选择“远近高低”哪个视角了。苏轼的选择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但智慧不仅在于视角的转换,更在于整体观瞻和超越个人得失的眼光。远近高低,无论怎么转换都仍未跳出身在其中的局限,只得一隅,不见其余。《超然台记》中说:“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因而当我们以天地视角给眼前碎片一个整体的观瞻时,个人命运的起伏就如四季流转、花谢花开,都是自然的,而这才是人生的“真面目”。

此诗看似浅白,其实渗透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的解悟,也融合了在庐山学禅的心得,因而古人说此诗“亦是禅偈,而不露禅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