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原文翻译】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臣,当然是一时的饱学之士。然而学问和其他的东西不太一样,比如金钱,金钱可以由别人直接给予,但学问只能靠自己去孜孜以求,艰苦积累,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任谁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

在宋濂,知识和学问的获取,尤其不容易,绝非凭空得来,因早先他出身贫寒,求学的条件尤其差:家里没书,只好向人借来抄录;不明白的地方要向人请教,还得忍气吞声去求人;学习之外,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破衣烂衫的可怜状况,也都需要硬着头皮挺过去,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苦楚和羞辱。

所有这一切,可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但宋濂坦然回顾,或许是往小了说,他晓得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往大了说,他明白人生许多事包括读书求学,真是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的。所以,如今向后辈细说当年,一方面固然是劝勉和鼓励,另一方面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