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教育专家认为,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犯错误的同时,苛求完美,就会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结果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

有一位母亲怕孩子不用心学习 ,不仅在家从早到晚提醒学习 的事,而且和孩子一起上街时也不忘随时随地地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扫大街的环卫工人, 告诉孩子你将来不好好学习 就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着,掏厕所也要用机器,你也干不了;看见乞讨的,你不好好学习 ,将来也会这样。害的孩子以后不愿在与她一同 上街,而且越来越自卑。孩子本想主动学习 ,但母亲越说越不想学,家也成了让他头痛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于孩子的教育,唠唠叨叨只会令孩子讨厌,老调重弹不会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常有父母抱怨:"我家孩子老是不听人说,真让人操心。同样的事要说几遍才听得进去。"究竟是孩子不听话,"同样的事要说几遍",还是"同样的事要说几遍",孩子才不听话?既然那些话随时都能听到父母讲,今天没注意,明天还可以再听,当然也就心不在焉了。

还有的父母发牢骚说:"那孩子,不管你说多少遍,他根本理都不理,跟没听见似的。"做父母的不觉得自己很多时候是说过了头吗?天天在孩子耳边唠叨同一个问题,他不烦才怪呢。任谁也受不了啊。

心理学研究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如果父母不给孩子重复交代某些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入孩子的心灵呢?

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与其喋喋不休地向孩子强调一些大道理,不如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去参加,通过活动来寻找更合适的沟通话题,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一交一 流。

《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清澈小舟说:"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孩子学习 不好,就拼命地补课。其实,活动往往会使大脑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 兴趣,找到孩子的兴奋点。"

在清澈小舟的班里,有4个学习 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姜和、亚东、田威和袁源。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清澈小舟专门在周末带他们去溜冰场。

到了溜冰场,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或是讲自己的溜冰故事,或是表演自己的溜冰技术,或是练一习一 如何溜冰,场面非常活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回家的路上,清澈小舟问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

姜和说:"原来溜冰这么锻炼身体啊,我满身是汗,感觉还很开心。"

亚东说:"我今天明白了什么是王者风范。真的,在溜冰场上,看到你们不会而我滑得那么好的时候,内心真的很骄傲,平添了一份自信,感觉自己原来也可以把事情做得那么好。"

田威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学溜冰,在溜冰的过程中,我真的是一点也不敢懈怠,可以说是全神贯注呀!如果做其他事情也能这样认真,没有做不好的。"

袁源作了总结性发言:"最大的收获是在玩中学,大家快乐地学习 溜冰,还领悟到了老师今天带咱们玩的深意。"

"噢,我带你们来有什么深意呢?不就是玩玩吗?"清澈小舟问道。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通过学习 溜冰,知道学习 也可以像溜冰一样,跌倒了,爬起来,站直了,不趴下,让我们在学习 的过程中,品尝到一点点进步的滋味;让我们学习 的时候,也能像学溜冰一样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瞧,这就是活动的魅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到了该怎么做,一点都不用他人再提醒。正如清澈小舟所说:"孩子们能体会到我的用意,我真是很欣慰。"

切实地提一供孩子自一由 选择的空间

父母应该该给孩子自一由 选择的空间,不应该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然后靠不停地唠叨来督促孩子,那样的效果往往并不好。例如:想让孩子收拾自己 的房间,对孩子说:"晚饭前必须把你的猪窝收拾干净!"这样的硬性指令,孩子多半是不会听得,而父母见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不断的反复催促,结果就可想而 知。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孩子,如果晚饭前你有空,就把你的的房间收拾一下吧。"这样的说法,则能给孩子以喘息的空间,不会惹孩子反感,反而多半会达 到预期的效果。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孩子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唠叨无效时,不能随意惩罚孩子

在对孩子唠叨无效时,父母就要小心地运用惩罚。因为孩子处在被惩罚的阶段,很自然地父母和孩子会变成敌对状态。

对年纪较小的孩子,等时间快到了,他却什么都还没做,再平静地说出处罚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说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电视。"这种说法 比"除非你洗好澡,否则不准看电视"好得多。立即对年纪较小的孩子说出罚则要说"这是我希望你做的事,但是我想你不会做,所以这就是你不做的后果"这样的 话。

对年长的孩子应该解释为何必须去做此事,"草坪早上必须浇水,否则会被太阳晒枯"或是"你必须在8点去洗澡,因为你需要时间选择书籍,然后读一会儿再睡觉"。孩子认为父母只想唠叨他们,假如父母可以解释,就能降低双方之间的紧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