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至少,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 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 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一主 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 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一天,刘芳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学校,老师让家长到学校领人。刘芳听完电话当即火冒三丈,决定这次一定要狠狠教训一顿这个调皮鬼。

于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刘芳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打儿子一顿,难道就真的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保证儿子以后不再打架了吗?有了这样的念头,在学校见到儿子之后,刘芳没有发作,而是平静地将儿子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刘芳也没有发作,而是耐心地帮儿子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并且下厨为儿子做了可口的饭菜。当儿子一口口吃着饭菜时,刘芳才开口述 说,述说自己是如何担心儿子,自己是如何盼望儿子早点回家。听着听着,儿子的声音哽咽了,哭着扑进刘芳怀里,说自己错了,对不起妈妈,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再也不让妈妈担心了。

听了儿子的承诺,刘芳会心地笑了。

刘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一人 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正确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临下,甚至死抱着某些封建残余意识不放;也不要总是以责备、教训的口吻同孩子一交一 谈;更不要总是认为作为长辈,面子是万万不能没有的,其实有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况面子确实会影响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一交一 流。

父母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沟",相互敞开心扉,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一交一 流。

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无论听起来多么没有道理,父母也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还应该再学会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等等。

只要这样做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一交一 流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通畅。也只有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间的紧张 关系才会越来越改善,家庭才会越来越和睦。有句话叫"家是休息的港湾",这句话不仅针对夫妻如此,针对父母如此,同样对于孩子们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一交一 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参照一下试试。

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跟孩子说话不宜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一交一 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 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我们 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语言一定要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家人之间一交一 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异。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

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一交一 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