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半两

温柔半两

读到无际大师的《心药方》,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必须先服十味妙药才能成就。哪十味妙药呢?

他说:“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这十味妙药要怎么吃呢?他又说:“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心药方》是用白话写成,不难理解其意。在此必须解释的是“六波罗蜜”,波罗蜜是行菩萨道之谓,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菩萨用这六种方法度人过生死海到涅槃彼岸。“菩提子”则是菩提树的种子,可做念珠,大小如莲子,作抽象解释时,“菩提”是“觉悟”的意思。

我想,不论是否佛教徒,每天能三服这帖心药,不仅能使身心安乐,也能无愧于天地,假如每天吃三四味,也就能去病延年,要是万万不可能,一天吃一口“温柔半两”,可能也足以消灾减祸了。

这一帖心药虽仅有十味,却是明心见性,充满了智慧。因为对佛家而言,人身体所有的病痛全是由心病而来的。佛陀释迦牟尼将心病大属于贪、嗔、痴三种,一个人只有在除去贪、嗔、痴三病时,才能有一个明净的精神世界,也才会身心悦乐,没有障碍,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因此,所有佛书的入门就是一部《心经》,所有成佛的最高境界,靠的也是心。

佛书中对心的探求与沉思历历可见,释尊曾经这样开示:“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也。”(《般泥洹经》)又说:“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龙藏作‘与吾’——编者注)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对于为善的人,心是甘露法;对于为恶的人,心是万毒根。因此,医病当从内心医起,救人当从内心救起。

例如,佛祖在《楞严经》里说:“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翻成白话是:“灯能显出东西不是灯能看见东西,而是眼睛借灯看见了东西;眼睛看见了东西,并不是眼睛在看,而是心借眼睛显发了见性。”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不明事理,不是事理有病,不是眼睛有病,而是内心有病。只要治好了真心,眼睛也可以分辨,事理也得到了澄清。

无际大师的“心药”,即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生与人格的问题。

关于心的壮大,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达摩血脉论》中曾有一段精彩绝伦的文字,他说:“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因而,历来的禅宗无不追求一个本心,认为一个人不能修心、明心、真心、深心,而想成佛道,有如取砖头来磨镜,有如以沙石做饭,是杳不可得的。这正是六祖慧能说的:“于一切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

知道了心对真实人生的重要,再回来看无际大师的《心药方》,他的这帖药是古今中外皆可行的,而且有许多正在现代社会中消失,实在值得三思。试想,一个人要是为人有好肚肠、长养慈悲心、多几分温柔、讲一些道理,对人守信用、对朋友讲义气、对父母孝顺、行住坐卧诚信不欺、不伤阴德、尽量给人方便,那么,这个人算是道德圆满的人,还会有什么病呢?

人人如此,社会也就无病了。

天下太平的线索,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有这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