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处 处处凄凉

热闹处 处处凄凉

“正在热闹之间,宝玉因下席来往外走。”这一段最能看出宝玉的可怜,因为是最被贾母疼爱的孙子,贾母整个晚上眼睛都不离宝玉,他一往外走,贾母就说:“你往那里去?外头爆竹利害,仔细天上掉下火来烧了衣服!”宝玉道:“不往远去,只出去就来。”贾母命人好生跟着。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

这就是这个少爷的辛苦,男孩子哪有不爱玩的,我们小时候一拿到压岁钱就一直在外面放鞭炮,而且要放那种别人都不敢放的大龙炮。我小时候常常放冲天炮,就那么对着别人的房子冲,一直冲到人家出来骂人,因为过年大家都蛮和气的,不太愿意骂人,可是小孩子有时候真的是很顽皮。有时候有人穿了新的玻璃丝袜、高跟鞋,我们的冲天炮冲过去,很奇怪,冲天炮竟然会绕着玻璃丝袜烧,直到烧完。过年时爆竹满街都是,走在街上是挺担心的。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们出来。”贾母的话是带着批评意味的,意思是她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我想这里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大家肯定认为袭人只是一个用人,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讲她的不好。其实不然,袭人原是贾母的贴身丫头,后来是贾母不放心宝玉才拨给他房里使唤的,在贾府这种贵族家庭里,用人背后的主人很重要。为什么鸳鸯的地位那么高?因为她是服侍贾母的。王夫人为什么要起身回答?首先作为儿媳妇,她要立刻回复贾母,同时在身份上,儿媳妇对母亲的丫头也要尊重,这是现代人最不理解的。

贾母听了点头,可她还是有点不满意,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意思是说按我们家的规矩,跟了主人就不能再谈私自的孝了。这一段非常重要,透露出清朝时的用人真有点像他们口口声声自称的奴才,根本就没有个人的家庭伦理,只要你做了哪家的丫头,你的爸爸、妈妈过世、生病都不能照顾,因为你要照顾主人了。只是贾家比较宽厚,对下人比较好,特准回家看母亲的病,其实以规矩来讲是不可以这个样子的。

凤姐忙过来笑回道:“今儿晚上他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他看着,灯火花炮最是耽险的。这里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来瞧瞧。他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这里特别提到袭人的心非常细。“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样都不便宜,所以我叫他不用来,只看屋子。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耽心,又可以全他的礼,岂不三处有益。老祖宗要叫他,我叫他来就是了。”就是王熙凤跟贾母讲,袭人没有来,第一是可以照顾大观园;第二是贾宝玉回去的时候,什么东西都齐备;第三是全她守孝的礼。她考虑的是三个方面的利益。这是王熙凤最了不起的地方,我一再说王熙凤绝对是今天所有企业要抢的最好的经理人才,因为企业就是讲双赢、三赢。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但只他妈几时死了,我怎么不知道?”这里就看出老太太有点记性不好了,凤姐笑道:“前儿袭人亲自回老太太的,怎么就忘了。”这个场景我们现在看到都会笑起来,因为家里面的很多老长辈就是这样,你跟他刚刚吃完晚饭,坐在那边看电视,过一会儿他就问:“怎么还不吃晚饭?”比较起来,贾母还算记性好的。“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平常了。’”大家就为她解围说:“老太太那里还记得这些事?”意思是你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何必要你去记挂一个丫头的妈妈的死呢!贾母又叹道:“我想着,他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宝玉魔王,亏他魔了这几年。”“魔王”这个词用得很好,只有祖母才会称她最爱的孙子魔王,魔王就是来折磨你的那个人,人一生中最爱的人既是冤家,也是魔王。“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注意,我们前面有好几次讲到家生子,“家生子”是卖身以后结了婚生的孩子、孙子全都是这个家的奴才,袭人不是“家生子”,所以贾母说袭人“没受过咱们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

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给四十两已经是破例了,一般也就二十两。“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没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因为鸳鸯是家生子,爸爸、妈妈都在南边,如果到南方奔丧,一走大概要半年时间,所以也没有回去守孝。可见当时丫头有多可怜,一旦卖身,亲生父母死了都不能奔丧的。袭人因为离家里近还回了家,鸳鸯根本就没有回去。作者的描述从元宵节的热闹忽然转到死亡,让人猛然感受到一种凄凉,意识到这个家族所有的繁华背后的空幻,再热闹也会有家败人亡的时刻。贾母想到叫她们两个做伴,这里面有一种慈悲。“又命人将些果子、菜馔、点心之类与他两个人吃去。琥珀笑说:‘还等这会子呢,他早就去了。’说着,大家又吃酒看戏。”

等一下戏就从特别热闹的场景转到了袭人和鸳鸯那里。大部分的戏剧、小说都不会照顾到这么多的层次,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戏,哪里还会想到另外两个人的寂寞?我觉得曹雪芹最了不起就是这一点。就像在王熙凤的生日那天,宝玉会逃出城去祭奠自杀了的金钏儿一样。繁华跟落寞、热闹跟凄凉的对比,一直是作者对人生的最大观照,他认为人一旦能超越这个局限,就会发现热闹处会有生命的凄凉,寂寞处也有生命的风光。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想让我们别那么机械地只把人生分成好和坏的两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