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官洗头事件

芳官洗头事件

老婆子走了以后,就剩下宝玉跟藕官,他们都是青春王国里的人。“这里宝玉又问他:‘到底是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情理。’”我想大家一定了解,如果你有一个很私密的情感,肯定不会随便跟别人讲,所以让藕官马上就说实情不太合情理。可是她很感谢宝玉,觉得宝玉是懂她心事的人。她说:“我这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并宝姑娘的蕊官,并没第三个人知道。今日忽然被你遇见,又有这段意思,少不得也告诉了你,你只不许再对一人言讲。”作者真是会写,如果藕官直接讲出来,就不是好文学了。因为藕官这个情感是非常特殊的,特殊到她很难启齿。所以“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细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说毕,怏怏而去”。

隐私的可贵,刚好在于它的隐和私,说明它只能跟自己或者很少数的人分享。那些动不动就上电视去讲的情感,你会觉得很可疑。连藕官这样的小孩子都知道这是我的隐私,不能随便跟人讲。

“宝玉听了,心下纳闷,只得踱到潇湘馆,瞧黛玉越发瘦得可怜,问起来,比往日已算大好了。黛玉见他也比先大瘦了,想起往日之事,不免流下泪来,些微谈了一谈,便催宝玉去歇息调养。”宝玉跟黛玉的深情到最后就是无话可说,只是说你瘦了,不再有太多的客套应酬了。

“宝玉只得回来。因记挂着要问芳官那原委,偏又有湘云、香菱来了,正和袭人、芳官一处说笑,不好叫他,恐人又盘问,只得耐着。”

这是宝玉了不起的地方,我觉得现在媒体的记者特别应该看看这一段,他们常常当着大众问别人很私密的东西。可是宝玉绝对不问,他觉得这是私事,而且他也答应藕官不当众问。这既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慈悲。现在看电视经常是,某地发生火灾,爸爸正哭得一塌糊涂,记者忽然冲上去问:你儿子死了没有?你会觉得媒体真是恐怖,已经完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安慰了,好像生怕没有人死,只希望能有个新闻事件可以报道。

这里作者又插了一段:“一时,芳官又跟了他干娘去洗头。他干娘偏又先叫了他亲女儿洗过了后,才叫芳官洗。”她干妈很糟糕,就叫自己的亲女儿先洗过,把那个剩的水让芳官洗。“芳官见了这般,便说他偏心,‘把你女儿的剩水给我洗。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这个就是唱戏人的好处,语言伶俐,口角锋芒,不受一点委屈。“他干娘羞愧变成恼,便骂他:‘不识抬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这就是人身攻击了,很多非理性的吵架,到最后都这样。“凭你什么好人,入了这一行,都弄坏了。这一点子猴崽子,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幺”跟“六”就是赌博时喊的词,骡子是驴跟马的杂交,通常在一起是很温驯的,咬群的骡子就是特别不合群的,总是闹事儿的。娘儿两个就这样吵了起来。

“袭人忙打发人去说:‘少乱嚷,瞅着老太太不在家,你们连句安静话也不说了。’晴雯因说:‘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是什么?也不过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有没有发现大家的看法不太一样,晴雯也有点讨厌芳官这种女孩子,觉得她太计较了;袭人就比较公道,觉得两个人都有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道,小的也太可恶些。”宝玉就有一点为芳官抱不平,宝玉道:“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少爹没娘的,在这里没人照看他,反赚了他的钱。又作贱他,如何怪得他?”因又向袭人道:“他一月多少钱?以后不如你收了过来照管他,岂不省事?”有没有发现这不是袭人的个性,因为她知道,把芳官的月钱拿过来,等于是抢了别人的好处,她干妈肯定会恨你,人世的复杂宝玉不太懂。“袭人道:‘我要照看他,那里照看不了,又要他那几个钱才照看他?没的讨人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