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原文及详细翻译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单,但是背后的美感和知识,实在是不简单。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采莲”。“江南可采莲”,可以去水中采莲,采的是莲子。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也流传着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西洲曲》,是乐府民歌。里面有这么四句话,“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女子在小河湾里采莲,莲花很高,都超过人头了。她低着头去采摘莲子,莲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莲子青如水。”这里有两对谐音字:“莲”与“怜”,“青”与“清”。什么叫谐音?用一个字暗示同音的另一字的意思。“莲子”谐音“怜子”,就是怜爱你、喜欢你。“青”谐音“清”,说莲子的颜色和清水的感觉很相似。《西洲曲》很长,里面这四句最为著名。

“采莲”是我国古代江南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的一幅生活画面。我们现在要读的这首《江南》就是一首采莲曲,即在采莲的时候唱的曲子。这种曲子经常会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或者对于某个人的热爱。采莲的女子姿态优美,景色又如此动人。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往往会产生美好的感情。整首诗是在歌咏这些采莲的女子,在良辰美景之中嬉戏游乐,一派生活气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田田”形容莲叶茂盛,一个连着一个,填满了整个水域。在这片茂密的莲叶之中,女子划着一只小船从中穿过,一边穿过,一边去采摘莲子。从此以后,“田田”常用来形容莲叶,甚至成为莲叶(荷叶)的代名词。同学们长大后肯定会学到一篇文章,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里面有一句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两个字从汉代一直用到现代,至今我们仍然在用,是很美妙的字眼。

下一句“鱼戏莲叶间”,看这些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怎么游呢?下面四句话不断重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都重复了一遍。那我们就要问了,这首诗怎么这么啰唆,一句词唱这么多遍?

其实这个啰唆不是与歌词有关,不是与诗有关,而是与音乐有关。这边主唱在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后面很多人一起与她应和,“鱼戏莲叶东”,又有人唱“鱼戏莲叶西”,又有人唱“鱼戏莲叶南”,又有人唱“鱼戏莲叶北”,这是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不要觉得这首诗啰唆,啰唆之中传达出的是生龙活虎的生活场景。一个妙龄女子在采莲的时候划着船,在“莲叶何田田”之中穿行,看到小鱼在莲叶之中嬉戏,这时候她的心情也非常轻松惬意,于是开始唱歌。一唱呢,周围东西南北那些妙龄女子都一起唱起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劳动生活的场景啊!

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都诞生于劳动之中。古老的甲骨文里,也有类似的作品。所谓甲骨文,就是古人在乌龟壳儿或兽骨上刻画了很多神秘的文字。这些文字里面有一小段记载特别有趣。“癸卯卜,今日雨”,大意是今天我来预测一下,要下雨呀!这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下面出现四句话:“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雨从哪来啊?从西来吗?从东来吗?从北来?从南来?我们可以想象,远古时期的人们可能是一边载歌载舞,一边就把天气预报给唱出来了。

良辰美景之中,藏着一场此起彼伏的大合唱。

鲁迅先生有一次开玩笑,说最早的文学叫作“杭育杭育派”。“杭育”就是劳动号子,就是“吭唷”。这边人扛起一块石头,那边人拖着一只野兽。这边喊“吭唷”,那边说“吭唷”,于是合在一起就是“吭唷吭唷”,就变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首诗了。劳动很累,但劳动也很美。

延伸阅读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