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原文翻译】

白天有日,夜晚有月,日、月的光明,一向是人间希望。

李白望月,没来由地回想起小时候以为那挂在天上的月亮是白玉盘,或者以为是明镜飞天,诗人原初的天真,显露无遗。那是多么简单、多么率直的想象啊,没有一点儿杂质,没有一点儿阴影。

可月亮当然不是那么纯粹的,据说那里有仙人,有玉兔,有蟾蜍,还有桂树。有了它们,月宫就绝对不是小孩子想象中的白玉盘或者明镜了,一方面固然是丰富了,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了麻烦,比如蟾蜍就会侵蚀月亮,造成光影的残缺。

幼年童真的世界,最终都会渐渐破灭的,单纯会被复杂代替,洁净最后会有阴影来掩映。可是,李白对此是不甘心的:太阳也曾发生大问题,十日并出,焦土遍地,最后是后羿射日,射落了九日,天地人间重获清宁——诗人想到太阳曾经的这一曲折,是什么意思呢?或许他是希望有后羿一样了不起的人物,来涤除月亮的阴影,复归幼年心目中纯净的月亮模样吧?

结果呢?李白的念头成了泡影,月亮终于还是继续沉沦着,光影渐渐凋零,诗人无法面对、直视了!失去的美好,最让人忧心如焚;越保有原初纯净想象,越难以忍受,倍感痛苦。

这首诗题曰“朗月”,开篇也是明朗真纯的,实则渐趋晦暗和痛苦。历史上有些注家,以为这是在暗喻当时安史之乱的慢慢来临。我们大概没有坚实的证据来肯定这样的阐释,但这首诗有关美好的丧失,有关眼看着美好丧失而凄怆,是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