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原文翻译】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之所以能成就大诗人的地位,与他的生平遭际紧密相关。他出身楚国贵族,因而以楚国的事为自家事,热心竭诚地为楚国操心劳力。一度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在内政外交上试着施行自己的主张。但很快被周遭的同僚所嫉恨,楚怀王也听信了谗言,屈原离开了政治舞台的重心。此后楚国在与秦国的相争中屡遭失败,后来的楚顷襄王对屈原甚至更坏,将屈原流放到南方。在各种外在压迫和内心焦灼交相打击之下,屈原最后自投汨罗江而亡。诗人的死,使得他的诗获得了永生。在他留下的诸多创作中,《离骚》是最了不得的鸿篇,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屈原的精神自传。

《史记·屈原列传》里的这段文字,便是对屈原《离骚》精神内涵的说明和赞美。简单说,它认定《离骚》是诗人受到冤屈之后的发愤之作,有诗篇可以进而窥见诗人的志行,本来光明,可与日月争光共明。诗人屈原和《离骚》等诗篇,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永难磨灭的光辉,这段文字,可算是最早点亮这段光辉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