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骨肉相残

  大儿子杨勇被废太子之位,并不是隋文帝家庭唯一的悲剧。在这场继承权争夺战中,隋文帝另外两个儿子也相继遭遇不幸,三儿子秦王杨俊死于非命,四儿子蜀王杨秀也被剥夺官爵,废为庶民。这是怎么回事?隋文帝的儿子们都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一、秦王之死
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在晋王杨广的诱导之下,废掉了太子杨勇,这自然是家庭悲剧。但是,这并不是隋文帝家庭唯一的悲剧。事实上,就在此前后,隋文帝还有两个儿子也未得善终,一个是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另一个则是他的四儿子蜀王杨秀。
秦王杨俊是何许人?简单来说,他和隋文帝的其他儿子一样,是一个从少年时代就被寄予厚望的人。当初,隋文帝能够轻易地夺取北周的天下,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北周宗室力量微弱。所以,杨坚当了皇帝之后,接受这个教训,把自己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儿子都派到要害之地,让他们出镇一方。
当时,秦王杨俊刚刚十二岁,就被任命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出镇洛阳。后来,先后担任过秦州总管、扬州总管、并州总管等重要官职。很显然,隋文帝是希望儿子能够在全国的主要地区都历练一遍,增长才干,好拱卫国家。
隋文帝期望很高,可杨俊是不是符合这些期望?非常遗憾,杨俊本人对政治的兴趣其实并不大,因为他志不在此。杨俊从小的理想是当和尚。隋文帝夫妇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几个儿子受他们影响,也都信仰佛教。特别是秦王杨俊,尤其虔诚。小的时候,就曾经请求出家,但是被隋文帝拒绝了。
不过,尽管没有成就夙愿,杨俊倒一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平陈战争的时候,杨俊受命驻守汉口,扼守长江中游,牵制住敌人,好给下游的主攻部队创造机会。
当时,江南的陈朝在汉口对面的鹦鹉洲布置了几万水军,按照作战部署,秦王杨俊应该主动攻打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拖住敌人。可是,杨俊心软,他害怕一开战会死人,所以,坚决不许部下出击。幸好当时陈后主无德,这些水军也没什么心情替他卖命,所以干脆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投降了。
这样一来,杨俊虽然没有打仗,却收到了打仗的效果,所以隋文帝也没有惩罚他,算是老天成全,善有善报了。不过,尽管秦王人还不错,但他处理事情过于感性,大局观念不强,恐怕不是当政治家的料。
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杨俊不仅没能克服这些问题,反倒增添了一些新的毛病。什么毛病呢?跟太子杨勇一样,奢侈。可以想象,一个王子,生活在富庶的年代,又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就会逐步耽于享乐。那么,杨俊的奢侈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他喜欢建筑,喜欢把宫殿装饰得富丽堂皇。装饰宫殿就得有钱,预算不够怎么办?杨俊干脆拿自己的办公经费当本钱,放起了高利贷。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名声当然不好。被隋文帝知道了之后,狠狠地教训了一下,手下一百多人都被贬了官。
按道理讲,有这样一次教训,杨俊也该知道收敛一点了吧?完全没有。不久,他又“旧病”复发,照样每天想着怎么造房子。别看杨俊政治上糊涂,但是心灵手巧,自己会设计房屋,按照《隋书·文四子传》的记载,他曾经设计了一座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房子的四面墙壁都用香料涂得香喷喷的,而台阶则是大理石铺就,就像玉石砌成的一样。宫殿里的每两根廊柱之间,都装上铜做的镜子,一眼望去,不但富丽堂皇,而且富有迷幻色彩。镜子之上再装饰些珠宝,显得很有异域风情。
光会设计房子还不够,他还擅长各种手工活。按照史书记载,他曾经给自己的王妃亲手打造了一副七宝幂篱,盖在头上珠光灼灼,极尽华美之能事,真是风流王子。只可惜珠宝太多,太沉,没办法真的戴在头上,出行的时候只好放在马鞍上摆派。
杨俊的这些行为当然都不入隋文帝的法眼,但是,他所在的并州毕竟离皇帝很远,只要别太出格,隋文帝也未必都能知道。可是,偏巧,杨俊又得罪了他的王妃,把事情闹大了,进而引起了隋文帝的注意。
杨俊的王妃姓崔,是隋朝著名酷吏崔弘度的妹妹。崔弘度以性格严苛、脾气暴躁著称,所以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叫作“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显然,谁犯在他手里,都够喝上一壶的。有其兄必有其妹,崔弘度的妹妹和他一样,也爱较真,不容人。和她的婆婆独孤皇后一样,崔王妃也信奉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不过,独孤皇后的丈夫杨坚是一个工作很忙、自制力极强的人,所以,对一夫一妻制基本上还能遵守;而崔王妃的丈夫杨俊就不一样了。他没有什么工作,又有点艺术家气质,自制力不强,在古代,让这样的人执行一夫一妻制简直太难了。
眼看着秦王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网罗了一大群美女,整天在新建的水殿里头轻歌曼舞,王妃崔氏不干了。崔氏不是又强悍又暴躁吗,她没哭、没闹,更没上吊,而是直接往秦王杨俊吃的瓜里投了毒。既然我不能完全拥有你,不如索性毒死你,看你还花心不花心!结果,投毒剂量没掌握好,杨俊没死,而是生了一场重病。
地方医疗条件有限,病了就回到京城去吧,这一回去,问题可就暴露出来了。太医皱着眉头说,秦王杨俊不是一般的生病,是中毒。王子被人投毒,这还了得!再一调查,原来是王妃干的。王妃为什么要投毒?是因为秦王好色。好色都有什么表现?养一大帮美女在水殿里腐败。一连串的问题就这样被揭了个底朝天。
好色和奢侈,那是隋文帝夫妇最不能容忍的问题。太子杨勇就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失宠的,现在怎么三儿子也这么不学好!
怎么处置呢?隋文帝大笔一挥,“免官,以王就第”。别当官了,你就以王爷的身份到你的府里待着去吧。本来是儿子被媳妇投毒,差点丢了命,可是,隋文帝不仅没有可怜儿子,反倒治了他的罪,这真是有点违背人情了。
连宰相杨素都劝隋文帝说:“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秦王杨俊这个人有错,但是错不至此,所以陛下啊,是不是可以原谅他一下,从轻发落?
那么,隋文帝是怎么回杨素的呢?他说:“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得义正词严,其实就是心如铁石,坚决不宽恕。
隋文帝这边不宽恕,那杨俊怎么办?杨俊当时还在病中,根本起不来床,只好派了一个使者,替他向隋文帝请罪。隋文帝对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我好不容易创业,你却想败我的家,我真不知道怎么收拾你好!也就是说,贬官还是客气的!
秦王是一个性格很软弱的人,本来病得不轻,现在又被隋文帝这么一威吓,病势反倒加重了。到了开皇二十年(600)六月,终于一命呜呼。按说,白发人送黑发人,隋文帝应该很伤感吧,并没有。要知道,开皇二十年(600)六月,正是皇太子杨勇被废的前夕,隋文帝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和太子斗法上,对于秦王之死,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到秦王府邸哭了几声就了事了。
这也罢了,更冷酷的是,连秦王府的僚佐请求立一块碑,隋文帝都拒绝了,说:“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想要求名,最好的方法是名垂青史,要一块石头有什么用?这样的说法貌似正确,但实在是太绝情了。人性总有逢迎的一面,大臣一看皇帝如此绝情,也就开始落井下石了。
有人提出,秦王的儿子是崔王妃所生,崔氏因为对丈夫投毒,已经被赐死了,那就是一个罪人啊。她既然是一个罪人,她生的儿子也就是罪人之子,没有继承父亲的资格,也没有主持丧礼的资格。怎么办?干脆让秦王府的官员主丧吧。
就这样,秦王先是被妻子投毒,接着又被父亲抛弃,到死后,既没有墓碑,也没有一个亲人主持丧礼,堂堂王子,简直就和孤魂野鬼一般,真是凄凉透了。
可能有人会说,隋文帝这样严格要求儿子,总比纵容儿子为非作歹强吧?话虽如此,可作为一个父亲,隋文帝的做法还是太过偏激,太过无情了。儒家学说之所以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无非是说,人伦关系中的温情不容置疑,不容漠视,这是一个社会良性运作的基础。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一个连儿子都可以这样冷酷对待的皇帝,还会对谁有更多的同情和宽容呢?
二、蜀王之废
开皇二十年(600)六月,杨俊病死,同年的十月,太子杨勇被废。按照道理,一年之中两个儿子遭遇不幸,隋文帝应该有所反思,格外珍惜剩下的三个儿子才是。但是非常遗憾,他并没有珍惜。很快,老四蜀王杨秀又倒霉了。
蜀王杨秀比秦王杨俊小两岁,小时候的经历和秦王如出一辙。开皇元年(581),他还只有九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蜀王,担任益州总管,去独当一面了。不过,虽然经历相似,但蜀王的性格和哥哥秦王可不一样,他并不软弱,反而相当有英雄气。
根据史书记载,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杨秀这个人,胆子很大,个子长得也高,留了一口好胡须,还会武艺,政治上也很明白,所以大臣都害怕他。高大魁梧,精力充沛,热衷政治,这不是很像隋文帝吗?隋文帝应该会很喜欢他吧?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杨秀太锋芒毕露了。杨坚其实是一个多疑的人,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疑神疑鬼,容不得别人表现突出。看到蜀王如此英气勃勃,他觉得很不放心,私下对独孤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杨秀这个孩子,一定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可能还没什么问题,到他兄弟掌握天下的时候,他一定会造反。
话虽如此,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隋文帝也并没有把杨秀怎么样,相反,一直让他镇守蜀地,可见对他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就算是有疑心,也并不过分。但是,到了开皇二十年(600),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废长立幼,改立二儿子晋王杨广当太子。随之而来的是,他对杨秀的不放心程度大大加强了。为什么呢?
首先,他知道,杨秀是在政治上有野心的人,如果杨勇当太子,那是嫡长子,也算是天意,他可能也就认了。可现在隋文帝居然打破这种天经地义的继承原则,让老二杨广当了太子,以他的性格,能完全认可吗?
其次,杨秀镇守蜀地二十年,也是有实力的人物,如果他不认可,会不会引发什么变故?把这样两个因素放在一起考虑,隋文帝就不那么放心了。
一个王子,让皇帝不放心,已经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当时对他不放心的还不只是皇帝。新太子杨广的忌惮之心比隋文帝还重。总的来说,杨广对杨秀的疑虑其实和隋文帝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紧迫感比隋文帝可强多了。
这个老四太能干,现在就威胁我的太子地位,即使以后我当了皇帝,也未必压得住他。与其到那时候找麻烦,还不如现在就把他解决掉了。
怎么解决?杨广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的立场和他一致。既然如此,不如借刀杀人,利用老爸把他干掉。
具体怎么运作呢?杨广又找到了老搭档杨素,两个人一嘀咕,很快,杨素一纸奏疏,把蜀王杨秀给举报了。举报什么?杨素说蜀王杨秀在四川穷奢极欲,残害百姓,而且打造了一些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器物供自己享用,有不臣之心。杨素这个检举可太好了,专挑隋文帝的软肋。
第一个软肋是对奢侈腐化零容忍。只要发现有人涉嫌这个问题,他保证火冒三丈。
第二个软肋是抓住权力不放手,就怕别人惦记他的皇位。
现在,杨素就针对这两个软肋进行揭发,隋文帝当然非常重视。本来,自从废长立幼之后,隋文帝对蜀王杨秀就提高了警惕,再听到杨素这些举报,隋文帝更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坐实了。
有道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隋文帝立刻决定,征调杨秀回京师。而且,为了避免他抗旨不回,还同时任命了一个叫独孤楷的大臣接替他担任益州总管,即刻上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已经断了蜀王的后路了,你想回来也得回来,不想回来也得回来,因为在四川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这其实是北周末年杨坚对付尉迟迥的手段。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蜀王杨秀这次绝对是凶多吉少了。
隋文帝让杨秀回京,杨秀是什么打算?他也在犹豫之中。这时候,有的属下就劝他,你还是回吧,如果不回,陛下不就更怀疑你有不轨之心了吗?难道你还真想造反不成?杨秀想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是奉旨回到了京师。
一到京师,隋文帝马上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根本不跟他说话,晾他一天,让他惶惶不安,这是打击气焰。第二天,更厉害了,连面也不见,直接派使者去严词责备他。
经过这样两轮攻势,年轻气盛的杨秀已经被打击得没什么底气了,只能痛哭流涕地谢罪,说:“忝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让我去镇守一方,结果我没干好,我真是罪该万死。主动承认错误,希望唤起隋文帝的同情。
面对儿子的哀哀求饶,隋文帝怎么回答呢?他说:“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杨俊只是浪费资财,而你居然残害百姓!这样看来,你这个错误的性质比秦王还严重,对于杨俊,我只是用父亲管儿子的那种方式来管教,而对你,我恐怕就要用皇帝对待大臣的方式来惩罚了!
一听隋文帝这么说,朝堂上的大臣都觉得太过分了。隋文帝用父亲管儿子的方式管秦王,都已经把秦王管死了,现在又要对蜀王加重处罚,那不更是没有好结果吗?眼看着又一起悲剧正在酝酿,有一个叫庆整的官员挺身而出。他说:“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儿子无多,何至如是?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陛下,您一共五个儿子,现在,老大废了,老三死了,您剩下的儿子已经不多了,何苦这样严厉?再说了,蜀王是个骄傲自负的人,这样的人就像铁一样,虽然硬,但是容易断。您这样责备他,我怕他承受不了啊。
这本来是一番好意,可隋文帝觉得是在揭他的短,勃然大怒,差一点把庆整的舌头割掉,不仅没有消气,反倒更加暴怒,当即对大臣说:“当斩秀于市,以谢百姓。”应当把杨秀杀掉,来向天下百姓谢罪!随即把杨秀关了起来,让杨素等人审讯。
让杨素来抓这个案子,就等于把杨秀放到太子杨广的手心里了。杨广正中下怀,马上就和杨素达成共识,务必让杨秀万劫不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广和杨素两个人分头行动。杨广负责制造证据,杨素负责发现证据。
杨广都制造了什么证据?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个证据,他暗中制作了两个木偶人,捆住手脚,再用针刺穿木偶的心。然后一个写上隋文帝的名字,另一个写上他的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的名字。写了名字之后,还在上面刻上一行小字:“请西岳慈父圣母神兵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请求西岳华山的男山神和女山神,把杨坚和杨谅的魂魄,都收到华山底下,千万别让他们跑出来,到处游荡。写好之后,就把两个小人埋在了华山脚下。
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叫厌胜,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咒人方法了。
杨广为什么单写隋文帝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不写自己的名字?很简单,这是给自己脱清干系,省得有人怀疑是他干的。
第二个证据,杨广伪造了一封檄文,上面写着“逆臣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说皇帝身边都是乱臣贼子,他们早已把皇帝蒙蔽住,而且架空了。
既然如此,蜀王准备怎么办?檄文上写得清清楚楚,他要“陈甲兵之盛”并“指期问罪”,也就是说,他要从四川亲率大军,讨伐逆臣贼子,清君侧。这不就是叛乱吗!这篇檄文放在哪里呢?杨广把它塞到杨秀的文集之中了。
这两个证据伪造好,接下来就是杨素的工作了。杨素的任务是发现证据,他经过一番搜查,很快就从杨秀的文集里发现了这封所谓的造反檄文,接着,又根据文集中的其他一些线索,来到华山脚下,几下就把搞厌胜的两个小木偶刨了出来。
这两个关键性证据一出来,杨秀的罪可就大了,又是想发动兵变,又是搞厌胜,诅咒自己的爸爸和弟弟,简直是天理难容。隋文帝本来对杨秀就心存疑虑,再一看杨素拿来的这些所谓证据,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天下宁有是耶!”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不孝子?
事已至此,隋文帝马上宣布,罢免杨秀的蜀王王爵,废为庶人,而且把他放在内侍省,让宦官把他软禁起来,从此一直到死,再也没有恢复自由。就这样,杨广的借刀杀人之计算是圆满完成,又一个政治对手被彻底打倒。
当然,对于隋文帝而言,则是又一个儿子从眼前消失了。隋文帝曾经跟大臣夸耀自己五子同母,家庭和睦,现在,五个儿子中的三个已经被他自己除掉了,这当然是莫大的人伦悲剧。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两起家庭悲剧呢?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在王子教育上,隋文帝存在很大失误。隋文帝最初对王子都寄托了极大的期望,为什么后来又把他们都废掉了?抛开有人恶意栽赃陷害的成分不说,不可否认的是,秦王杨俊也好,蜀王杨秀也好,乃至太子杨勇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骄纵奢侈。而他们的这个毛病,恰恰是隋文帝教育出来的。
隋文帝让儿子从小就出镇一方,赋予了他们很大的权力,这难免会刺激小王子的骄傲之心。虽然他也给儿子们选派了辅佐大臣,希望他们能够教育儿子,但是,他又害怕大臣们不尊重王子,给大臣们订立了种种规矩,务必让儿子凌驾于大臣之上。这样一来,小王子们自然是有恃无恐,再好的大臣也没有办法管教了。
人都是有弱点的,一个小孩子在权力巨大,而又缺乏必要约束的环境下长大,骄横奢侈就在情理之中了。蜀王杨秀在被废之后曾经上表说,自己“九岁荣贵,唯知富乐,未尝忧惧”,这才导致了最后“轻恣愚心,陷兹刑网”,这个总结非常诚实,也非常沉痛。
第二,在处理王子问题上,隋文帝同样存在很大失误。他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过于冷血残酷。隋文帝自己的教育失误导致了王子的人格偏差,一旦王子出现问题,隋文帝却丝毫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非常轻易地把他们废黜,甚至逼死。
他这种做法,貌似公正无私,法不容情,但其实违反了中国最基本的人情和人伦规范。家国一体,儒法互补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如果只讲铁血统治,丝毫不考虑忠恕之道,那最后出现的可能就是暴政。
现在隋文帝在父子关系上已经表现出了这个倾向,可想而知,以后在君臣关系,乃至君民关系上,他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在处理王子的问题上,其实隋文帝是被新太子杨广和宰相杨素利用了。无论是废黜太子杨勇,还是废黜蜀王杨秀,其实,都是杨广在借刀杀人,而杨素则是他最重要的帮手。这两个人都为了个人私利,置亲情于不顾,也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反映出他们在政治道德方面的严重缺陷。
固然,杨广和杨素都很有才能,也正因如此,他们缺乏政治道德才显得尤为可怕。因为一旦他们的才能运用不当,就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这样看来,骨肉相残,既是家庭悲剧,又不完全是家庭悲剧。事实上,它更像是隋文帝晚年政治上一系列严重失误中的一个环节。
那么,在治理国家方面,隋文帝还会暴露出怎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