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跑步是强健心肺最科学的运动

03 跑步是强健心肺最科学的运动

如果目标是锻炼心肌,我们就要选择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里,跑步最适合普通人。

想要科学地动起来,锻炼心肌、提升心肺功能,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呢?常见的运动分类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种,也经常有人问我,那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哪个更好呢?我的答案是两个都重要,分清目标就好。

3.1 根据运动目的选择有氧/无氧,锻炼心肌选择有氧运动

比如目标是提高跑步能力,那也需要提高肌肉力量保护关节,就要做无氧的力量训练。分清有氧和无氧主要是为了评估运动的强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所以在这里强调一下,普通人如果之前没有运动的习惯,突然开始运动,要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这样身体会更加舒适,并且减少受伤的可能。

但如果目标是锻炼心肌,我们就要选择有氧运动。因为不是所有运动都能有效地让心脏持续变强。比如说力量训练,很多同学会在健身房里举铁,这样的运动会让心率变低一点,心肌变厚,更有力量,但心腔的空间并没有变大。

有氧运动则不同。有氧运动不光能让心肌变厚,还能让心腔中的通道也变大,血流量同时增加。身体对于氧气的使用效率明显会提高。但是力量训练以及瑜伽、普拉提这类运动,效果就不会那么明显。

为什么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要从两种运动各自的特点说起。

那什么是有氧运动呢?就是持续3分钟以上,全身多个关节和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

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小布什)的私人医生肯尼斯·库珀(Kenneth H.Cooper)博士是全世界运动与公共健康领域的先驱,有世界“有氧运动之父”之称。小布什当政期间,肯尼斯·库珀曾经两次受邀出任美国卫生部代言人。

库珀博士解释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能量代谢系统不一样。

当运动强度比较小,你能持续进行3分钟以上,靠的都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当运动强度增大,你需要的能量超过有氧代谢系统的供给能力时,无氧代谢系统就开始启动。

事实上,有氧与无氧很少独立存在,更多时候它们互相重叠,只不过有时候有氧代谢占主导,有时候无氧代谢占主导。低强度运动时,比如走路时,无氧代谢所占比例非常小,这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所谓的纯有氧运动。但在几乎所有的高强度运动时,有氧与无氧代谢并存,因此不存在纯粹的无氧运动。

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运动强度的高低该怎么分?

判断运动强度,我们讲过一个简单的方法“讲话测验”:

中等强度:心跳加快,微微出汗,有点气喘,但还可以讲话交流;

高强度:心跳急剧加快,出大汗,气喘吁吁,已经不能讲话交流。

了解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下面我们再聊一聊为什么选择跑步。

3.2 有氧运动里,跑步最适合普通人

比起爬山、游泳等常见有氧运动,跑步是唯一一种对场地和时间都没有要求的运动,它唯一的要求是体重:体重别太大,男生体脂26%以下,女生体脂32%以下,不然体重太大,对膝盖压力确实更大。这点很重要。

想象一下,一个男生,身高170cm,当他静止站在体重秤上时,体重秤显示的数字是90kg。如果他在体重秤上原地跑起来,秤上的数字也会不断变化。双脚腾空时,数字显示没有重量,单脚落下时,体重秤读数可能会超过90kg,随着脚抬起得越高,落地时显示的数字越大。如果他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单脚落下时秤上的数字最多是3倍于自己的体重,即270kg,也就是说一条腿就要在瞬间承受270kg重力。

体重超标严重时,我们的关节无法承受落地时的冲击,很容易就受伤。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跑步就确实是成本低、花钱少、效果好的最优运动选择之一,我母亲就通过跑步,一分钱不花获得了健康状态和精力状态的巨大改善。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吉林省省队的篮球运动员,打篮球特别厉害,她们女篮当时还拿过全国女篮比赛的第一名。但是年轻时的高强度训练也导致多关节磨损,造成骨刺等很多问题,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停止运动了。

2014年的时候,我母亲重启跑步。一开始她跑步也跑不了几百米,只能慢慢增加距离,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变得很能跑。现在她60多岁,每天早上都跑5000米以上,还完成了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在她们“跑团”,她是第一个跑完全程马拉松的,跑友还一起吃饭为她庆祝。要知道她40岁左右还在工作的时候,心脏还常常不舒服,甚至要吃速效救心丸,这些年开始跑步之后,心脏问题也没再出现,人还更年轻了。

原本我以为母亲跑步仅仅是为健康考虑,后来才知道她是爱子心切。因为我在北京创业,她和我父亲不能给我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没有能力买车买房,帮不上忙还挺难过,再一想要是再得个慢性病拖累我就更不好了。2014年的时候,她因为骨刺的问题上楼都很费力。当时我家还是5楼,每一次上下楼,我母亲都只能很艰难地走走停停。因此,她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想来想去,觉得跑步的成本最低,也不需要自己花钱办卡,就每天在旁边的操场上跑起来了。几年过去了,膝盖没有更差,反而上楼更轻松,身体状态更好。

和妈妈一样,我自己也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成为健身教练之后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运动,先后学习普拉提、泰拳、体能训练等健身方法,证书攒得越来越多。2014年前后,因为一次搬家,我把这些证书铺了满地,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健身运动中,如果只留下一张证书,留哪张?当时,我没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看到帕累托法则的时候,我明白了如何做这个选择题。帕累托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关注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意大利约有80%土地归20%的人口所有,帕累托花园里80%的豌豆都是从他种的20%的豌豆树长出来的。这些现象被进一步总结成帕累托法则:20%最重要的变量,影响着80%的结果。举一反三,能让人想明白很多其他领域的事情。

就拿运动来说,20%的练习和习惯带来了80%的效果。如果你找对了关键,那么很少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就能带来非常明显的效果。但相反,如果你没找对关键点,那么投入很多努力,也难以见效。在疯狂考证的那个阶段,我就找错了关键点。看似一直很勤奋很忙碌,但这种勤奋对我自己的工作、身体,以及我想要帮助的学员意义却不大。相信你也有相似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就是看不到效果?为什么试了那么多方法,还是瘦不下去、跑不起来?

直到我开始静下心来研究跑步这项看似极其普通的运动,不断看书报班向高手学习,同时自己每天坚持实践,我才发现了在运动这件事情上那最关键的20%是什么。